文档鸽首页 / 内容分类 / 内容列表 /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docx [共12页] 政治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 康有为 文档共12页 文件大小1.94 MB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2.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欢迎来到文档鸽

202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影响(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名师指津]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历史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说明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2.宣传活动--《中外纪闻》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2)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名师点拨]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①担任《时务报》主笔。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2)主张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