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doc [共3页]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 文档共3页 文件大小412.00 KB
第6课戊戌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欢迎来到文档鸽
2021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公车上书。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
猜您也喜欢以下内容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doc
-
初中历史八年级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初中历史八年级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doc
-
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精品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初中历史八年级精品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精品学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初中历史八年级精品学案第6课 戊戌变法.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06课 戊戌变法.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06课 戊戌变法.doc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06课 戊戌变法.doc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06课 戊戌变法.doc
-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8上ppt课件1第6课 戊戌变法.ppt
-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第六课 戊戌变法ppt.ppt
-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8上ppt课件2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6张PPT).ppt
-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人教版同步精英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31张PPT).ppt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作业课件:第6课时 戊戌变法 (共17张PPT).ppt
-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8上同步测试ppt5第六课 戊戌变法.ppt